属于是很多讲课里都讲到过的一场 但是我几乎没有记住的

Day 1

$\text{plants}$

首先,根据部分分的提示,思考 $2k>n$ 的部分分做法。考虑当前的全局最大值 $x$,一个必要条件是 $r_x=0$,因为没有比最大值更大的点。而如果还存在一个 $y$ 使得 $r_y=0$,应该如何判断 $x,y$ 的大小关系呢?由于 $2k>n$,所以 “$x$ 的区间覆盖 $y$” 和 “$y$ 的区间覆盖 $x$” 两者至少满足一项。如果 $x$ 的区间覆盖了 $y$,而 $r_x$ 仍然为 $0$,说明 $x$ 处元素 $>$ $y$ 处元素。(实际上两者也恰好有一个成立)

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就可以得到全局最大值的位置:计算每一个 $r_x=0$ 的 $x$ 和 $x$ 之前最近的满足 $r_y=0$ 的 $y$ 的距离,取这个距离最大的 $x$,即为全局 $\max$。然后,我们相当于要删除 $x$ 处元素,只需要将区间覆盖到 $x$、且还没遍历到过的点的 $r$ 减 $1$ 即可。

这个过程明显可以通过线段树 $+$ set 来做到 $\mathcal{O}(n\log n)$。实际上,直接实现这个可以获得 $\text{44pts}$,因为 “满足返回值一定是 $1$ 或 $-1$” 这个 $\text{subtask}$ 也是这么做的:因为我们求出了一组合法的排列,而返回值不存在 $0$ 说明 “任意一组合法解,即可代表所有合法解”。

如何把他改对?注意到每次我们实际上只关注了每连续 $k$ 个元素的相对大小,所以在做上面过程的时候,我们将钦定当前位置的值,改成将其与覆盖他的点之间连边($a_x<a_y$ 则 $x\to y$),然后传递闭包,即可在 $\mathcal{O}(n^3)$ 的时间内解决问题。

但正解明显不能显式地建立 $\text{DAG}$,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厉害的条件。注意到若 $x,y$ 之间的距离 $< k$,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比较钦定他们的值的大小关系,来比较他们的实际大小。于是,如果要比较的 $x,y$ 之间距离过大,一个方法是构造一条不等式链,例如 $a_x>a_{p_1}>a_{p_2}\cdots >a_{p_k}>a_y$。因此,一个想法是对于 $x$,每次不断往 $(x-k,x+k)$ 区间中的某一个点跳,满足 $a_x>a_{x'}$,然后继续拓展,拓展到 $x'$ 的区间包含 $y$,若 $a_{x'}\ge a_y$,则说明 $a_x>a_y$。

如何优化?注意到在 $(x,x+k)$ 中,我们跳到的点的值应该 $<$ $x$ 处的值,所以,如果我们一次性就跳到了一个很小的点上,这明显是不优的。因此,我们只把 $x$ 的出边设为 “比 $a_x$ 小的最大元素” 的位置,一直这么跳过去,一定是 “损耗” 尽量少的。而且由于每次跳的距离不会越过 $k$,所以一定有一个时刻,$x'$ 的区间覆盖 $y$,从而得以直接比较大小。

当然,要向左、向右分别连边,由于向一边的出边只有至多一条,所以可以倍增优化。如果通过这种方式,不能判断 $a_x>a_y$ 或 $a_y>a_x$,则说明是不可确定的。时间复杂度 $\mathcal{O}(n\log n)$。

$\text{supertrees}$

首先,由于 $p_{i,j}=0$ 说明他们不在一个连通块内,划分成多个连通块分别做。

由于 $p_{i,j}\le 3$,所以任意连通块中至多只有一个环(否则一定有两个点之间路径条数 $\ge 4$)。

如果一个连通块内路径条数均为 $1$,则直接建一棵树即可;

若连通块内路径条数存在 $2$,则一定要用到一个环,把 $p_{i,j}=1$ 的部分连成树,然后每棵树上拿一个点出来,造一个环即可(需要特判环节点个数 $\le 2$ 的情况,即无解)。

再考虑存在路径条数为 $3$ 的部分。注意到一个环至多为两个点之间贡献 $1$ 条新路径,所以 $3$ 条路径至少要两个环,直接无解。

$\text{tickets}$

由于 $n$ 是偶数,所以选出来的数中较大的 $\dfrac{n}{2}$ 系数取正;较小的 $\dfrac{n}{2}$ 系数取负。

对于一种颜色的奖券,取负号的一定是一段前缀,取正号的一定是一段后缀,这样才是最优的,当然,一共需要有恰好 $k$ 个被选中。

假设现在我们得到了一组解,如何构造 $k$ 次各自的方案呢?一个简单的想法是每次选出 $k$ 个,然后归纳成 $k-1$ 的情况。能选出一组当且仅当:

存在一种方法,从 $\dfrac{n}{2}$ 种颜色中选出取正号的元素,从另外 $\dfrac{n}{2}$ 种颜色中选出取符号的元素。同时所有取负号的元素 $\le$ 所有取正号的元素。

能选出正号、负号各一半,只需要“全正”的颜色个数 $\le \dfrac{n}{2}$,“全负”的颜色个数 $\le \dfrac{n}{2}$ 即可。这显然成立,因为如果某一种的个数 $>\dfrac{n}{2}$,则取这种符号的元素个数 $>$ 需要的个数,显然不可能。

再考虑取负号的全部 $\le$ 取正号的,这个条件。注意到如果 $x>y$,但 $x$ 取负号,$y$ 取正号,则交换 $x,y$ 的符号之后答案更优。于是,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,我们便找到了一个更优的方案。

这同样说明,当我们已经找到了最优的方案,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形。这恰好与我们的目的契合。

现在的问题变成如何找到最优答案。不妨首先钦定每种颜色都选 $k$ 个正号,则此时有 $nk$ 个正号,$0$ 个负号。每次选择一个使答案 $\Delta$ 最小的颜色,去掉一个正号、加入一个负号。显然这个贡献是有凸性的,即可以直接用堆贪心地选择,得到的即最优解。

而且由于本题的贪心次数是固定的,所以甚至可以把 priority_queue 改成 nth_element,连 $\log$ 都吃掉了。

Day 2

$\text{biscuits}$

考虑在确定了一个 $y$ 的时候,怎么判断他是否合法。比较显然的想法是从高位往低位构造,尽量填满。因为低位可以凑出高位,但是高位不能凑出低位。

或者说,如果设 $\text{sum}_i$ 是 $0$ 到 $i$ 位上元素的总和,$y$ 合法的必要条件是:

$$ \forall i,\ y\bmod {(2^{i+1}-1)}\le \dfrac{\text{sum}_i}{x} $$

因为高位拼不出低位,所以更低的位置要自给自足。注意到这也是充分条件了。因为可以从低位开始,逐步拼好当前的位,将低位元素两两拼成一个更高位的元素。

因此,只要一个 $y$ 满足上述条件,他就是合法的。于是考虑数位 $\text{dp}$,设 $\text{dp}_{i,j}$ 表示从高位往低位填到第 $i$ 位,更高位的限制中最紧的是 $\text{sum}_j$ 处的限制(如果没有则 $j=-1$)的方案数。则每次只需要枚举 $y$ 这一位放什么,然后更新更紧的限制即可,时间复杂度 $\mathcal{O}(k^2)$。

$\text{mushrooms}$

首先,求出每个位置的颜色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考虑什么样的形式可以一次性得到一堆下标中的 $A$ 的个数。发现 A?A?A?A?A? 这种就可以计算出 ? 中恰好有多少个 $A$,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位置是 $B$,就会与左右的 $A$ 各产生一个贡献,否则就没有贡献。

考虑分块,我们首先求出 $S$ 个 $A$ 或 $S$ 个 $B$ 的位置,然后 $S$ 个 $S$ 个地确定后面的元素中 $A$ 的个数。求出 $S$ 个 $A$ 或 $S$ 个 $B$,如果每次暴力和第一个位置问,总步数就是 $\mathcal{O}(3\sqrt{n})$ 级别,因为可以尽量把前缀中 $A,B$ 的个数变得平衡,其中一个达到 $S$ 个就需要 $2S$ 次操作。这样能拿到大概 $\text{57pts}$。

根据部分分的提示,考虑如何在 $1$ 次操作内问出 $2$ 个位置的确切值。注意到 A?A? 就可以了,因为夹在中间的 ? 的贡献是 $2$ 或 $0$;在后面的 ? 的贡献是 $1$ 或 $0$,可以直接分类算出两个 ? 都是什么。于是这样就是 $\mathcal{O}(2\sqrt{n})$,大概是 $\text{80pts}$。

A?A? 可以根据回答的值的奇偶性来判断最后一个 ? 是啥,那自然 A?A?A?A?A? 也可以。因此,我们每次问 $S$ 个位置,能在此同时得到一个位置的具体值。只需要维护当前已经确定的 $A$ 集合与 $B$ 集合,每次操作之后其中一个会增大 $1$,每次拿 $A,B$ 中较多的一种去问答案。直接通过这个做法,不 “在 $1$ 次操作内问出 $2$ 个位置的确切值” 就可以得到 $\text{80pts}$。

把两种拼在一起,一开始先跑一下 “在 $1$ 次操作内问出 $2$ 个位置的确切值”,后面再做这个扩大集合,可以得到 $\text{92pts}$。

考虑继续优化。后面的部分看起来不太好优化,不妨继续思考要如何把 “在 $1$ 次操作内问出 $2$ 个位置的确切值” 变得更优。题解告诉我们,存在方法能够 “在 $2$ 次操作内问出 $5$ 个位置的确切值”,具体来说这种方法需要 $3$ 个确定的 $A$,和 $B$ 个确定的 $0$(反过来当然也行)。

这个看起来很优,但是必须要 $AB$ 都有的时候才能用。我们希望能尽快达到这种状态。题解告诉我们,还有一种方法,能 “对于五个位置,在一次询问后判断他们是否全 $A$,并在总共 $3$ 步以内,将他们的确切值给求出来”,这种方法只需要 $1$ 个确定的 $A$,这是一开始我们就得到了的。

于是,我们先做第二种,等到第一种能用的时候,转去用第一种。不难发现第二种操作只有在最后一次的时候才会用到 $3$ 次询问,前面都只要一次询问(因为每次确定 $5$ 个位置,只要不是全部相等的就一定可以用第一种了)。于是最差情况下,我们需要 $2k+1$ 次操作确定 $5k$ 个位置。

后面就拼上之前的做法就行了,可以通过。

关于两种操作的具体策略,感觉很难用人脑来构造。主要是因为 $2^5$ 种取值,在第一次询问之后将被划分成若干返回值相等的集合,第二次、第三次询问要在之前划分的集合之间做(即第二步策略可能因为第一步的答案不同而改变)。

不过写个搜就好了,next_permutation 套两层、三层竟然都很快(需要一些方法来避免相同集合的重复计算)。

$\text{stations}$

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记录树的括号序,然后看 $t$ 的括号序在哪个子树内,这样由于一个点上要压两个数,所以所需数字大小是 $\mathcal{O}(n^2)$ 级别的。

考虑怎么优化上面这个做法。为什么 $\text{DFS}$ 序就不行呢?关键问题在于 $\text{DFS}$ 序只记录了第一次进入这个点的时间,而没有记录从这个点出去的时间,所以在这个子树内的时间区间的右端点是缺失的,使我们不知道应该去最后一个儿子,还是往父亲走。

于是,我们需要一个其他的方法来“框住”右端点。注意到,如果当前在 $x$ 点,则其邻域内一定有他的父亲和他第一个遍历的儿子,所以 $x$ 点的 $\text{DFS}$ 序是完全没有意义的,他就是领域中最小的 $\text{DFS}$ 序 $+1$。不妨用它来“框住”右端点。具体来说,在离开 $x$ 这棵子树的时候,再记录 $x$ 的编号。

这样,$x$ 的标号就代表了“什么时候离开了 $x$ 的子树”,这样就有了完整的时间区间。这告诉我们,只要任意点与其领域内所有点的记录时间不同(进入时记录 / 出去时记录),就能够得到完整的区间。

直接对于深度为奇数的点,在进入时记录;深度为偶数的点,在出去时记录即可。

标签: none

仅有一条评论

  1. orzcxy!

添加新评论